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中国兽医科学
曾用名:中国兽医科技;兽医科技杂志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ISSN:1673-4696
CN:62-1192/S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747591
数据库收录:
文摘杂志;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哥白尼索引;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畜牧与动物医学
期刊热词:
预防兽医学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没有《侏罗纪世界3》中的古兽医,恐龙受伤得病(2)

来源:中国兽医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古病理学发展至今,科学家已经可以从化石上识别出包括骨骼破坏、体积变化、变形、增生和肿瘤等五种病变形态。目前,古病理学将迄今所发现的病例,

古病理学发展至今,科学家已经可以从化石上识别出包括骨骼破坏、体积变化、变形、增生和肿瘤等五种病变形态。目前,古病理学将迄今所发现的病例,按照动物行为分为四个大类——其他生物导致的病变、自发性病变或全身性病变、复杂病变,以及习惯性行为导致的病变或退行性病变。

科学家曾在一具云南许氏禄丰龙化石的肋骨上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穿孔,孔呈长圆形,长约5.4厘米,宽约2厘米。一般情况下,这种穿孔多是被肉食性恐龙用锋利的爪子抓伤,或者用牙齿咬伤的。从化石上看,孔的边缘比较圆滑,孔周围骨皮已经经历了重建,证明伤口已完成愈合。但科学家发现,伤口重建后的骨皮显得很不规则且有明显增厚——这个现象并不正常。

古病理学不仅发现了很多古生物患病的信息,展示出古生物的体质状态,还挖掘出不少动物的行为学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加准确地还原该动物群的能量流动方向,从而增加人们对远古生态的认识。

▲禄丰龙病变肋骨。(邢立达/摄)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古人类病理学与很多大数据交叉,诞生了一些新的研究项目。例如“全球健康史项目”研究了一万年来人类的病理模式与自然环境、人类行为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关联。在古脊椎动物领域,也有不少延续时间较长的动物类群,如何利用大数据的手段研究某一类群中的病理模式和自然环境、行为习惯变化,甚至动物的社会性联系将是古病理学深入研究的方向。

电影为我们构建起了一个人与古生物共存的世界,使很多古生物在受伤后能够得到良好的救治。而在原始生态中,古生物受伤生病的确是普遍现象,却未必有幸得到救治。这些病痛在化石中留下了很多线索,科学家从中解读出了大量信息,并建立了一个学科——古病理学。

古生物学家曾经发现有一条三叠中国龙的右上颌骨的第6齿窝完全封闭,而且其表面非常光滑,这种现象非常罕见。为了了解齿窝封闭的原因,科学家对其上颌骨进行了X光扫描。结果显示,与其他齿窝里有矿物增生的情况不同,第6齿窝几乎是实心的,被继发性骨组织填充了。

责任编辑:任荃

高科技探查远古疾病

从古生物遗留的骨骼化石中破解亿万年前疾病留存下的信息,就如同福尔摩斯探案,既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也需要合理的想象和严密的推理,更离不开高技术手段的辅助。

>>>延伸阅

复杂病变是指综合两种、两种以上,或同种病变多次发生的病变。较常见的情况是,古生物在受到外伤后,又继发伤口感染。

一般来说,牙齿缺失与齿窝重塑在现生的哺乳动物比较常见。比如,环尾狐猴喜欢用某颗特定的臼齿来咬坚硬的果实,从而造成这颗臼齿的齿窝封闭。因此,古生物学家推断,这条中国龙可能也有类似习惯,或者因意外咬到硬物而受伤——好在只有一个齿窝被封闭了,只失去一颗牙齿的它还是可以“大杀四方”。

脊椎融合透露病变

科学家制作了和平中华盗龙和马门溪龙的三维重建模型进行对比,发现和平中华盗龙的前部躯体恰好处于马门溪龙尾锤的打击范围之内。在对马门溪龙的尾锤进行了物理有限元分析研究后,科学家发现,其尾锤左右摆动更有效。结合和平中华盗龙肩胛骨骨痂的位置,这条不幸的恐龙应该是在垂直于骨皮质方向遭到了暴力撞击,这也符合马门溪龙尾锤的打击特点。

巨大骨痂化石留痕

▲中国盗龙肩胛骨的断面可见骨痂边缘与其下方的骨皮质分界清楚,红色箭头指出其界限。(邢立达/摄)

根据不同病变的复杂程度,科学家可以选择不同的研究手段进行分析。有的病变较为简单,如骨折一类尺寸较大的骨骼破坏,用肉眼识别的方法就能进行准确分析判断。而骨骼内部的病变,则需要X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显微CT等现代医学的检测分析方法,来发现一些更微观的变化,从而诊断出这些远古动物生前所患的是何种感染或炎症。

▲禄丰龙两个明显融合的病变椎体(邢立达/摄)

古病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依据现代医学理论研究古生物病变,涉及病理学、生物学、体质人类学、考古学等领域。这些病变证据还会透露古代动物的打斗行为信息,包括被捕食者反抗捕食者、种内或种间蹬踏等行为。


文章来源:《中国兽医科学》 网址: http://www.zgsykxzz.cn/zonghexinwen/2022/0722/783.html


上一篇:我科学家揭示琥珀酰化修饰在新冠病毒感染中的
下一篇:首个中兽医针灸国家标准在兰州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