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中国兽医科学
曾用名:中国兽医科技;兽医科技杂志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ISSN:1673-4696
CN:62-1192/S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747591
数据库收录:
文摘杂志;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哥白尼索引;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畜牧与动物医学
期刊热词:
预防兽医学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国产“牛”!我国科学家坚持43年育成自主肉牛新(2)

来源:中国兽医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 ? 面对这些问题,2002年-2003年,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后学成回国的李俊雅研究员,带领其课题组成员针对我国东北、云南、湖北、山西和新疆等养牛大

? ? 面对这些问题,2002年-2003年,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后学成回国的李俊雅研究员,带领其课题组成员针对我国东北、云南、湖北、山西和新疆等养牛大省进行了调查。他们经过调研、研究、试验,将“三高两广”——高屠宰率、高净肉率、高生长速度、适应性广、分布广,作为肉牛新品种的育种目标,许下了“破垄断局面,兴民族品牌,丰百姓餐桌”的愿望。

? ? 在乌拉盖基地的20年间,李俊雅及其团队是乌拉盖牧民的朋友,是老师,也是学生。

? ? 李俊雅团队综合考虑到母牛存栏头数、改良记录情况及工作配合积极性等多方因素,最终确定内蒙古乌拉盖地区为“肉用西门塔尔牛”(2018年更名为“华西牛”)新品种培育基地。

? ? 怎么样才能在短期内迅速扩大育种群体规模?团队经过集思广益,最终创新性地把解决方案定为联合育种。

? ? 随着育种工作的深入,育种群规模不断扩大,先后有湖北荆门、内蒙古通辽、内蒙古赤峰、河南郑州、云南昆明、吉林长春、新疆等地区、场站加入“华西牛”育种体系,实施统一登记制度,开展全国范围的联合育种。

?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许多科学家大都是用30年干好一件事。而为了选育“华西牛”,我国科学家则整整花费了43年,令人惊叹。

? ? 从40年前选定了研究方向,到20年前走出实验室,常驻草原深处的乌拉盖基地,这个团队对自己的选择从来不悔。面对荆棘,这个团队也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向前攻坚。

? ?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肉牛生产水平低、肉牛良种覆盖面小、主导肉牛品种种源严重依赖进口,这不仅仅影响了我们的小餐桌,更影响着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牛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首席李俊雅说,虽然我国牛品种资源丰富,存栏量大,但产肉性能偏低,远远未能发挥出我国肉牛的品种和数量优势。


? ? 在乌拉盖,李俊雅团队不仅培育出了优质的“华西牛”,更锻炼出了一支吃苦耐劳,能打胜仗,敢打硬仗的专门化育种人才队伍,他们秉承老一辈育种人攻坚克难、笃定不悔的科学精神,如今也依旧坚守在乌拉盖,依旧把“华西牛”培育工作作为毕生所向。

? ? ?他告诉记者,“华西牛”培育工作起始于1978年,其培育过程经历了杂交探索阶段(1978-1993年)、种质创新阶段(1994-2003年)和选育提高(2004年-至今)三个阶段。经过43年的杂交改良和持续选育,才最终形成了当前体型外貌一致、生产性能突出、遗传性能稳定的专门化肉用牛新品种——“华西牛”。

? ? 他告诉记者,其主要原因:一是我国肉牛产业形成较晚,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萌芽;二是我国本土黄牛长期的役用性能选择,导致国内牛品种肉用性能长期受到忽略,产肉性能偏低;三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自主培育品种多为乳用或乳肉兼用类型,虽然推动了我国牛肉产量提升,但其生产效率与大型的专门化肉牛品种仍有较大差距;四是目前已培育的几个专门化肉牛品种,还不足以解决整个产业的供种问题。

育种核心技术从“跟跑”到“并跑”

? ? 李俊雅推算,“华西牛”再经过5到10年选育提升,其生长速度、产肉性能和屠宰性能等主要肉用指标将媲美美国、澳洲等发达国家优秀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华西牛”优秀个体冻精可以对外出口,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 ? 李俊雅给出一组数据:“华西牛”品种验收通过后,预计到2025年,“华西牛”每年可提供进站采精公牛400头左右,我国肉牛自主供种率提升到70%。到2027年,每年提供优秀种公牛将达到500头以上,自主供种率将达到80%,实现核心种源自主可控。

? ? 在锡林郭勒盟东北边境乌珠穆沁大草原,有一个名为乌拉盖的地区,位于乌拉盖河、斯尔吉河、乃林河流域,那里水草丰美,适于养牛,是内蒙古自治区乌珠穆沁马、牛、羊的主要产区之一,历史上有扎格斯太牛,满都宝力格牛等地方牛种。

? ? 肉牛育种是一个极其漫长且艰苦的过程,仅在选育提高阶段“华西牛”就经历了4个世代的选择,而每个世代需要3-5年时间,在这一期间又要不断进行测定和选育,才将最优秀的生产性能固定下来。

? ? 从2007年参考群组建至今,该团队测定了生长发育、育肥、屠宰、胴体、肉质、繁殖等共6类87个重要经济性状,目前参考群体规模已达3920头,创建了肉牛全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技术体系,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引领了我国肉牛育种方向。


文章来源:《中国兽医科学》 网址: http://www.zgsykxzz.cn/zonghexinwen/2022/0812/789.html


上一篇:我国大动物育种历史上重要里程碑肉牛新品种“
下一篇:731部队还有个恶魔兄弟!铁证如山,罪行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