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中国兽医科学
曾用名:中国兽医科技;兽医科技杂志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ISSN:1673-4696
CN:62-1192/S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747591
数据库收录:
文摘杂志;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哥白尼索引;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畜牧与动物医学
期刊热词:
预防兽医学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国产“牛”!我国科学家坚持43年育成自主肉牛新

来源:中国兽医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 ? 育种初步成功后,李俊雅的团队又迎来了新的推广难题,即“华西牛”的育种群规模较小,严重制约了育种效率和育种进展。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 从2003年起,团队与乌拉盖

? ? 育种初步成功后,李俊雅的团队又迎来了新的推广难题,即“华西牛”的育种群规模较小,严重制约了育种效率和育种进展。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 从2003年起,团队与乌拉盖地区合作意愿强、群体稳定、育种基础好的15户养殖户建立了合作。2018年,他们又在乌拉盖管理区成立了有22户成员的博昊良种肉牛繁育专业合作社,负责“华西牛”基础母牛群和核心牛群的管理,到2022年,全国“华西牛”核心场户达41家,联合育种企业总数达60余家,形成了“华西牛”联合育种模式。

? ? 刘现武说,近年来,我国肉牛生产总体保持增长态势,生产水平逐步提升。但也要看到,牛肉产量还不能完全满足消费快速增长需要。原因主要是我国肉牛业起步晚,品种生产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养殖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等方面也有待提升。

2004年,李俊雅团队开始在那里组建“华西牛”育种核心群,在群内选择公牛开展横交固定,采用核心群、育种群和扩繁群三级繁育体系,将常规育种和基因组选择技术相结合,利用开放式育种核心群模式开展选育。

? ?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是来向我们学的。”一位60多岁的老牧民一想起20年前研究团队初来的情形,依旧历历在目,“学怎么选牛,怎么养牛,后来,又教我们怎么选牛,怎么养牛。”

? ? 为此,团队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华西牛”基因组选择参考群,率先将基因组选择技术应用到肉牛育种工作实践中,大幅提升了育种效率,最终实现了肉牛育种核心技术的“跟跑”到“并跑”。

育种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 如今,“华西牛”既适应我国牧区、农区及北方农牧交错带,也适应南方草山草坡地区。李俊雅介绍,成年公牛体重达900公斤,成年母牛550公斤以上,屠宰率62.39%,净肉率53.95%,平均育肥期日增重达1.36公斤,主要生产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 研究团队在了解了乌拉盖的环境后,就从当地牧户生产问题实际出发,从表型测定和系谱记录等基础工作入手,应用分子育种等先进的育种手段,专攻肉牛生长速度慢、繁殖效率低、表型数据收集难度大、持续周期长等一系列育种薄弱环节,最终育成“三高两广”的专门化肉牛新品种。

破解“役用”到“肉用”的难题

? ? 牛位于六畜之首,是农耕时代最重要的农耕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耕牛已经退出了农业生产第一线,但牛的肉用价值越来越得到重视。居民的牛肉消费量和肉牛业发展水平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标志,因此,如何把牛从过去的“役用”转变为“肉用”,推动我国养牛业由传统养殖向现代肉牛产业的跨越,是摆在科学家面前的一道世界级难题。

这是一场长达43年的科研长跑。长跑过程中,有人放弃,有人改行,留下来的抱着把“冷板凳”坐穿的坚韧,培育出了中国自主的肉牛品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 ? 乌拉盖地区的新品种培育基地,记录了他们在“华西牛”选育提高阶段工作的点点滴滴。

? ? “‘华西牛'是大家畜育种的一个重大代表性成果。”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谢焱说,在种群性能上,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的优势;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的突破;在组织机制上,成立了育种联合会并以实体形式运行,有机整合了育种企业、科研机构等优势单位力量。

? ?8月9日,第二届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峰会发布消息称:去年12月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主导培育的“华西牛”获得了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成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化肉牛新品种。

? ? 在“华西牛”的培育之路上,李俊雅团队遇上的第一个难题是,由于肉牛世代间隔长、繁殖效率低,且生产模式复杂、育种数据收集难度大,导致肉牛育种遗传进展缓慢。

? ? 这是我国种业翻身仗的又一个重大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现武说,该品种的育成,打破了当前我国肉牛核心种源依赖进口的局面,提升了我国肉牛种业的国际竞争力,更标志着我国主导品种自主供种难、只能依赖国外的时代一去不返。

? ? 他同时提到,新品种的审定通过,仅仅是种源自立自强艰巨的任务的第一步。下一步,“华西牛”育种联合体将持续开展选育工作,对标世界主流品种,对“华西牛”进行持续选育提升,完善技术体系及相关标准;开展国际联合遗传评估;完善后续育种机制与市场对接;建设“华西牛”种公牛站和国家级核心育种场,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肉牛育种技术平台。


文章来源:《中国兽医科学》 网址: http://www.zgsykxzz.cn/zonghexinwen/2022/0812/789.html


上一篇:我国大动物育种历史上重要里程碑肉牛新品种“
下一篇:731部队还有个恶魔兄弟!铁证如山,罪行不可能